电话:021-5038-9058
律师热线:135-0177-2234
微博时代,司法何以自处
来源:上海律师网作者:时间:13-10-23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既可能成为左右舆论、干预司法的利器,也能够成为司法公开、实现正义的法宝。善用微博,可以拉近民众与司法的距离;用好微博,能够传播公平正义的能量。
在近期审理的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中,济南中院不仅在现场为新闻媒体准备了 工作场地,还开通官方微博直播案件庭审全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者的高效专业、司法审判工作的公开透明,化解了公众对该案审判公正性的质疑,获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据报道,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微博用户已经突破5亿。微博传播速度之快、受众之多、影响力之广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正是由于微博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屡屡发生滥用微博的现象。在高度推崇关注度的微博平台上,个别博主为了赚取点击量、提高知名度,罔顾道义、不负责任地发布不实信息。一些热点涉诉涉法案件为炒作提供了绝佳的话题材料。
如果放任微博无限制地干预司法,就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媒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替代“法治”。微博过度干预司法还会造成另外一种不公平,即有能力借助舆论给司法机关施加压力的人可以取得对自己更有利的结果,而没有能力主导舆论的人则得不到同等有利的结果。如果同等条件得不到同等对待,那就是司法的不公,这绝不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微博时代的到来给司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人民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司法透明、信息公开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微博平台上的言论纷繁复杂,有的比较偏激和片面,容易给司法造成舆论压力。司法机关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在过去办理的一些案件中,公众之所以会怀疑司法的公正性,究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交流不畅,外界不了解办案过程,从而产生诸多疑虑。这种怀疑经过多次传播和反复渲染之后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不信任司法的普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纾解,司法权威就会大大受损。
微博虽然给司法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也为提升司法规范化、专业化、便民化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司法机关应当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应进一步完善律师会见、证人出庭作证、法庭旁听、庭审直播、公开宣判等工作,提升程序透明度。如果根据法律规定案件本身不宜公开,除了恪守法律坚决不公开之外,还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尽量消除民众的疑虑。对于那些人民群众关注度高但不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案件,人民法院今后可以充分借鉴济南中院审理薄熙来案的做法,为公众旁听和媒体采访提供便利,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机关每多公开一条信息, 谣言就会减少一大片;司法公开每迈出一小步,法治建设就会迈出一大步。“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既可能成为左右舆论、干预司法的利器,也能够成为司法公开、实现正义的法宝。善用微博,拉近民众与司法的距离;用好微博,传播公平正义的能量。
上一篇:边界司法的司法边界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律师应该更有定力